财政收入规模,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
财政收入规模,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,也被称为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。
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:
1.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。
2.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。
3.财政收入占GDP比重,既影响公共需求的满足,又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。
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
经济发展水平
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。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。
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
政府的分配政策,最主要反映在税收政策上。当政府增加税种设置、提高原有税种的税率、扩大其征税范围、降低其起征点和免征额,减少税收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时,就会将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一边倾斜,从而快速增加政府收入,使企业和个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下降。
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,整顿收入分配秩序,调整收入分配格局,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,是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。
市场价格变动
1.市场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:(1)当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,财产收入名义增长,实际也增长;(2)当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,财政收入名义正增长,而实际为负增长;(3)当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时,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,而实际不增不减。
2.市场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,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:一是引发市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【在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,财政收入=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+价格再分配所得(通货膨胀税)】;二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【(1)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:出现“档次爬升”效应,从而使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有所增加;(2)比例税率为主的流转税制: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,而不会有实际增长;(3)定额税率为主体的税收制度:财政收入有名义增长,而实际必然是下降。】